联系电话

010-62513057

获奖风采

获奖心得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

游伟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竞赛。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限定专业。
    竞赛以学生自愿组队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不超过4个学生,须设置1名学生组长及1名指导教师。每个学生只能参加1个队伍。竞赛内容为开放式设计制作,初赛不限定竞赛场所,由参赛队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自主命题、独立设计、原创开发完成。经过网络评审进入决赛的作品在北京邮电大学进行测试、答辩和评级。大赛按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优胜奖,未进入决赛,按时完成竞赛内容、作品比较优秀的参赛队可获得优秀参赛奖。
参赛作品要求体现创新与实用,可以是软件、硬件等。参赛作品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涉及密码算法、安全芯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VPN、计算机病毒防护等,但不限于以上内容。软件平台限制为Windows、Linux、Unix。
    该项赛事从2008年起办,至今已举办两届。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2009年度的竞赛于当年4月份发出通知,初赛时间为5月1日至6月30日,经过网评专家评审,于8月5日公布进入复赛的名单,并于8月15日至8月17日举行复赛。整个比赛过程历时4个月。
    我们队有幸参加了2009年度该项赛事的比赛,并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队由4名成员(游伟、刘虹、刘爽、刘阳)组成,分别来自本院的信息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我们队的指导教师为梁彬副教授。以下谈谈我在这次比赛中的体会与感受。
我们学院比较重视该项赛事,在2009年官方通知的前一个月,就在学院里公开征集有参赛意愿的学生,并最终确定参赛选手和组队情况。对于该项赛事而言,参赛题目的确定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一般选题会比较倾向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热点、国际上尚未有完善解决方案的问题,确定这样的选题会提升整个参赛作品的难度和意义,同时也会让我们在完成该选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学术水平。由于我们在此前没有相关的科研背景,因此选题主要由指导教师确定,他向我们大概描述了下选题的背景,以及所需的先修知识。最终的选题为某类型恶意代码的检测。由于这次选题要求在Linux平台上实现,并且要深入Linux内核,而我们此前没有太多关于Linux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正式进行初赛前,我们还自学了Linux的相关内容也初步研究Linux内核源代码的大致框架。
    信息安全是在攻防博弈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在初赛的前期阶段,我们就兵分两路:一路负责研究攻,也就是收集恶意代码并研究其实现原理;另一路负责研究防,也就是参阅了国内外这一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找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从中获得启发。之后,我们就开始在实验平台上进行相关实验,观测恶意代码的运行情况,并对照其实现源码,进一步加深对其实现原理的理解。同时,由于我们最终需要对三类实体进行检测,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一类实体进行逐一研究,了解其在Linux平台上的实现细节。我们先是争对我们最熟悉的一类实体进行研究,落实到其实现源码,并最终按照我们的初步方案进行检测实验。在第一类实体的研究上我们花了相当大的时间,分别用在熟悉Linux内核源码,熟悉恶意代码实现细节以及检测方案的实现方面。但当第一类实体的初步检测完成之后,另两类实体的检测就相对顺利一些。我们在初赛的头一个月就完成了初步的原型系统,但这个原型系统还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为其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方面也比较粗糙,不能保证其检测的正确率。因此,在初赛的第二个月,我们又兵分两路:一方面设计完成图形用户界面,另一方面对原型系统进行改良,保证其检测的准确程度。在完成原型系统改良之后,我们还对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进行测试。在临近初赛结束的前一个多星期,我们完成了原型系统的进一步实现,并开始着手进行文档的撰写,并按照指导教师给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成文。
    在完成初赛之后是暑假,距离复赛名单的公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们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并完善我们的实现方案。在复赛名单公布之后,我们又开始依据最终的实现方案和原型系统,进行重新的测试和文档的编辑加工。由于复赛是向评委展示作品的形式,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设计了演示流程并制作了PPT,还进行了多次的试讲。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准备到凌晨两点,第二天一早就带上正装上比赛现场。整个复赛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PPT陈述,介绍作品和所完成的工作;第二个环节是现场演示,向评委展示作品的实现情况;第三个环节是评委问答。当轮到我们比赛时,由于之前的准备相对充分,因此整个比赛过程相对比较顺利。
    虽然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确有许多收获,不仅仅是学术和知识上的,还有就是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组织协调等许许多多方面。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团队成员的倾力配合,指导老师梁彬副教授的倾心指导,以及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赛环境以及建议意见和帮助,也感谢学院对我们的参赛支持。

邮编:100872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联系电话:010-62513057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